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呼吸安全和居家健康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在前不久結束的“世界無醛日”中,全國各地掀起了“注重居家健康,共建無醛家園”的熱潮,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據《2019中國室內空氣污染狀況白皮書》披露,甲醛在2004年已被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為一級致癌物,室內空氣中的甲醛主要來源于裝修使用的人造板材、家具、油漆和涂料等裝飾材料,而裝修1年內房屋不合格率竟高達95%!
目前國內有沒有能夠真正長效去除甲醛的技術存在呢?2017年,浙江3.15室內空氣質量檢測對比實驗,就對市場上常見的室內空氣質量治理方法進行了品質抽檢測評。結果顯示,使用“擬南芥生物酶”技術的甲醛特效溶解酶的除醛率達到97.5%,位列榜首。
“擬南芥生物酶”是什么技術?它是如何去除甲醛的呢?為此,福州電視臺記者采訪了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終身會員、福建省健康工程學會理事林金新博士。
? 福州電視臺記者:首先,什么是生物酶除甲醛?
林金新博士:先說生物酶,它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質,而生物酶除甲醛就是使用生物酶來實現治理甲醛污染的一種綠色工藝,通過吞噬、分解,來消除室內裝修材料殘留的甲醛。
? 福州電視臺記者:植物種類這么多,為什么最終選擇從“擬南芥”中提取生物酶呢?
林金新博士:首先,根據文獻報道和理論分析,科研團隊從數千種植物中甄選出30多種本身具備一定去除甲醛功效的植物,比如綠蘿、虎皮蘭、吊蘭、擬南芥等,在甲醛的環境下進行定向馴化、強化,提取分離植物體內除甲醛的關鍵酶體系。經過對比,最終確認“擬南芥”生物酶是最佳選擇。該技術在2012年,以“一種甲醛生物降解劑及其制備方法”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為ZL 2012 1 0583389.8。另外,擬南芥作為一種模式生物,于2016年還搭乘神舟十一號飛船登上太空,在天宮二號艙內開花結莢,足見它的科研價值。
? 福州電視臺記者:擬南芥生物酶除甲醛的作用原理是怎樣的?
林金新博士:“擬南芥生物酶除甲醛”技術主要是根據植物代謝降解甲醛的原理,從植物“擬南芥”體內分離提取代謝甲醛的關鍵酶體系。在體系中加入特殊的高分子物質,利用其自聚合特性,形成網狀高分子結構層,這些酶體系會跟網狀結構層結合在一起。網狀結構層上有很多非常容易與甲醛結合的官能團,可以持續地捕捉游離甲醛,而網狀結構層上的酶可以迅速將捕捉到的甲醛降解成水與二氧化碳。這個過程就類似于“蜘蛛捕捉蚊蟲”:甲醛相當于蚊蟲,蜘蛛相當于生物酶,網狀高分子結構層就相當于蜘蛛網,蜘蛛網可以先將蚊蟲困住,等蜘蛛過來快速有效地消滅蚊蟲。
? 福州電視臺記者:還有一個問題想問一下林博士,有人認為,生物酶在溫度過高的情況下容易降低酶的活性,甚至失活。那擬南芥生物酶除甲醛的持久性能不能得到保證呢?
林金新博士: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多數的生物酶在溫度過高的情況下確實容易失活。在研發初期,這也一度成為技術瓶頸。所以,我們一直把“長效熱穩定性的固定化生物酶”技術開發作為重點要攻克的難題。那怎樣才讓酶在長期高溫下還能保持功能結構的穩定性呢?我們從火山口的微生物身上找到了靈感。在極端高溫情況下,這些微生物依然具備高活性的酶促代謝功能,這一定是有特殊物質在保護酶的結構。經過多年努力,科研團隊尋找到了具有保護作用的物質,提取、添加到酶體系當中,有效增強了酶的熱穩定性。目前這個項目已在福建省科學技術廳備案。
注重居家健康,共建無醛家園。隨著大眾對室內呼吸安全環保理念的升級,將會加速生物酶除甲醛技術的普及,為更多中國家庭解決甲醛困擾,讓千家萬戶的安全呼吸變得觸手可及。
文章來源于中國網